当前位置  :首页  > 培训教学动态  > 正文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2022年上海高校研究生导师培训班正式开班

来源: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2-07-08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进一步贯彻全国和上海市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强研究生导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指导能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决定围绕本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举办首届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主题的研究生导师培训班。

15.jpg

7月7日上午,上海高校研究生导师培训班开班仪式线上举行。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市学位办主任束金龙主持开班仪式,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市经信委副主任阮力、市教委高教处、市经信委人教处、市师资培训中心、市物联网行业协会相关同志等出席开班式。来自全市19所高校、科研单位的30名集成电路相关学科导师、61名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导师、43名生物医药相关学科导师共134名导师(41位博士生导师、93位硕士生导师)参加培训。

16.jpg

导师合影

会上束金龙处长介绍上海市导师指导能力提升专项整体方案,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启动省市层面的导师培训工作,围绕导师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专业素养、学术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建立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相结合、市级培训与校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制度。

17.png

市教委高教处处长、市学位办主任束金龙

市经信委副主任阮力指出,上海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快推动三大先导产业高速发展。以国家战略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布局,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倍增,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三大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希望通过本次培训,加强对三大产业领域的人才培育,推动“产学研用”联动创新。

18.jpg

市经信委副主任阮力

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对如何做一名新时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师培训工作要坚持四个面向,与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与上海市人才高地建设相结合,与上海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相结合,聚焦三大先导产业,积极对接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和智能终端等“新赛道”,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断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希望通过本次培训,增强导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的整体情况的了解,通过对典型企业的走访和座谈,熟悉企业生产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具体形态和业态,进而了解生产和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所需要运用到的技术,明晰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形成各自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路径图。

19.jpg

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

开班仪式结束后,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贺仁龙、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秘书长潘君才分别作了《数字化转型与人力资源》《AP 服务:新工科时代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专题报告。

20.png

贺仁龙院长:《数字化转型与人力资源》

21.jpg


潘君才秘书长:《AP 服务:新工科时代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下午,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个专业方向的专题培训分别在线上展开。人工智能方向,由上海淞泓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润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浦维达教授作专题讲座;集成电路方向,由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副主席陈炜和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工艺经理吉利分享了集成电路方向的行业发展动态;生物医药方向,由微创医疗集团总经理朱晓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周建桥、上海杏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夏志刚进行了产业实践经验分享。

此次培训是市教委、市学位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和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联合承办。根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疫的要求,同时也基于更好地提升培训效果的需求,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从7月7日起到7月27日,安排了四大板块的研修内容:一是专题讲座,包括行业、研究院专家主旨报告、市经信委产业主管部门专题报告、企业人士行业发展动态讲座等;二是主题教育,包括院士示范引领对话、企业现场教学;三是导师论坛,安排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主题论坛;四是自主研修,包括政策学习、拓展资源浏览、行业标准解读、主题研讨等。通过培训,强化了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意识,帮助导师了解行业动态和产业人才培养需求,提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指导能力。本次培训构建了市级专业发展交流平台,在院士、行业主管和企业人士的引领下,导师们共同研究探讨上海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及相应对策,实现了导师间的跨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