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培训管理案例  > 正文

2022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北京主会场)全记录

来源: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发布时间:2022-07-27

导言:本次培训活动主办单位为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支持机构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指导专委会、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承办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实施单位为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文末有全记录视频。

为大力推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服务全国各级各类教师暑期提升教书育人能力需求,7月20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上线,“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同时启动。

“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与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共同举办,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指导专委会提供专业咨询,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提供专项资金。首届培训于2022年7月20日-8月19日在北京和11个中国科学院地方分院所在城市举办,北京师范大学等12所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多个分院共同组织实施。其中,北京为主会场,其他城市为分会场,共组织12期培训,每期100名中小学科学教师线下参训,并将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播放。

北京主会场于7月2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开班。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宋磊,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许海燕,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守军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主持开班仪式。

2.jpg

开班合影

 3.jpg

北京主会场现场

王守军副校长代表北京师范大学致辞。他对教育部和中科院委托北师大举办此次活动表示了感谢,他指出通过开展“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养项目,对于提升科学教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定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具有重大的意义。他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120年的发展史和在教师培训方面的重要成绩,他表示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在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一定精心筹划和落实工作,把“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办好。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周德进局长在致辞中引用总书记指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并指出此次培训是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落实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关于科学教育工作会商会的精神,共同推进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他表示未来会配合教育部一道不断充实优化内容,丰富方式方法,使真正的面向一线老师的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宋磊副司长在致辞中指出,“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是落实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也是标志行动计划落地的第一个项目。他还介绍了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与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签订的合作协议,除了推进“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的教师培训之外,还将在教师培养和培训方面开展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吴建军老师代表学员发言。他表示作为奋战在一线13年的一位普通老师,虽然在本学科的备课方面有一些积累,但是在跨学科的融合和项目式学习方面迫切需要学习和提升。他代表学员感谢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提供的这次很好的平台。他对这次培训进行的展望为“开心行动”:开-打开科学视野;心-用心思考;行-知行合一;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此次培训由三大类活动组成:名师讲座,高端参访,深度研讨。

名师讲座

此次培训的亮点是5位学者专家(其中4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讲座:7月20日全体学员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领导一起聆听了清华大学朱邦芬院士的报告,这是本次培训唯一的一场线上报告。他围绕“精心营造一个杰出人才容易冒出来的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

 4.png

朱邦芬院士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院士的报告“科学教育:从理念到行动”,介绍了国家的英才计划,提出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应具备兴趣导向,应该让青少年通过体验科学研究,提升科学素养。

 5.png

武向平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张双南教授的报告 “科学教育的三位一体:科学史、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从“什么是科学”问题出发,介绍了唯一的古海洋文明古希腊文明的主要成就,并引出了由此发祥的自然哲学。

 6.png

张双南教授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布兴院士围绕碳中和、绿色化学、绿色碳科学等讲述了“碳中和与绿色化学”。

7.png

韩布兴院士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海岩院士的报告“加强科技伦理教育,播下科技向善种子”涵盖中国科学院学部的科技伦理工作、科技伦理概念与问题、科技伦理的典型案例、全面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四个方面。

 8.png

胡海岩院士

三位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物理教研员张玉峰老师阐释了“设计型科学教学实践探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主任张毅老师分享了“去发现,共激发,谋创新,育未来——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北京实践”,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殿军老师介绍了“清华附中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9.png 

张玉峰老师

 10.png

张毅老师

 11.png

王殿军老师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两位专家也做了专题讲座:郑永和教授就科学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当前所做的实践探索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介绍。王晶莹教授从“科学教育本质:原理、规律与方法”这个主题进行展开并对未来科学教育与教师发展给予了殷切希望。

 12.png

郑永和教授

 13.png

王晶莹教授

高端参访

受活动时长的影响和防疫的要求,本次培训只安排了半天的参访环节。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精心组织下,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学员们在7月22日下午走进怀柔科技城,零距离感受科技力量,体验科学魅力!在5个小时的参访活动中密集参观了4个区域:

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材料是人类文明发现程度的标志,此项研究可以发现新材料,推动材料实用化进程,推动物理研究。

14.png

参观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

北京清洁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基于创新研究,需求牵引,硬件,技术支持,开发新能源产品。

15.png

参观北京清洁能源前沿研究中心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通过量子态调控系统,对量子过程进行调控研究,研究新的量子器件。

力学研究所:介绍高超声速飞行器,明确何为风洞,领略我国科技力量!获得了“我国也会有航天飞机!”的令人激动的信息。

16.png

参观力学研究所

参访活动不仅开阔了教师们的科学视野,给了学员与专家学者面对面沟通探讨的宝贵机会。更让学员们惊喜的是,大家发现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北京中考中,物理学科的科普阅读内容正是介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这次培训的参访活动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知行合一,也说明了科学教育已经开始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中有所体现,学员们表示未来要做到提高自身科学教育的意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认识科技前沿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深度研讨

本次暑期学校本着高强度高效率的原则,在每天晚上都安排了专家引领的研讨活动。7月20日晚上,原西城科技中心特级教师周又红老师做了题为“在项目式学习中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的报告并组织学员们体验设计项目。大家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并形成初步的方案。

 17.png

周又红老师组织研讨

7月21日晚上,由北京交通大学陈征老师主持并带领全体学员开展了一场以“科学素养教育,大中小学贯通培养”为主题的学术沙龙研讨活动,陈征老师的分享与众多学员老师产生了共鸣,为接下来的研讨活动渲染了氛围。在讨论环节一组学员围绕“什么是科学素养教育?达到什么目的?要做哪些事?怎么做这些事?需要哪些保障条件和措施?”等一串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生成图画并进行了分享交流。另一组学员围绕“当下大中小学贯通培养主要存在哪些问题?突破的方向、难点和解决办法是什么?”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同样,各小组派代表进行了精彩的汇报分享。在众多智慧火花的碰撞下,每位学员都对科学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18.png

陈征老师主持沙龙 

7月22日晚上,不顾5个小时参观疲劳的学员们又对3天的学习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反思,形成共识,完成汇报报告。 

19.jpg

7月23日,培训活动进入到尾声,100位学员分10组做了总结汇报,一些学员表示接到通知的时候或多或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准备来过几天集体生活就好交差。还有的学员在第一天看完朱邦芬院士的线上讲座后,忧虑地问“真的会有那么多院士来给我们一线教师授课么?不会都是看视频吧?”但是事实改变了大家最初的想法,学员们纷纷表示,不但感受到了国家对科学教育和科学教育教师的重视,也深刻理解了科学教育的内涵,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改革有了感性认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站位,认清了道路,增强了信心。

结业仪式上,学员现场观看了由实施单位精心制作的培训活动回顾视频,再次重温了4天3晚的难忘学习历程。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希望大家深刻理解科学教育的本质内涵,理解国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举办此次培训的意义,勉励大家认清在这样的一个历史关口,一个重大的节点,在这样一个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过程当中要真正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他指出本次活动只是开端,未来希望参训学员和大学等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把实践和研究结合起来,用实践促进研究,用研究指导实践。

最后朱旭东教授和王晶莹教授一起为参训学员颁发了由两个承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颁发的结业证书,参训学员依依惜别,共祝重聚于我国科学教育大发展之日。  

 20.png

朱旭东教授为学员逐一颁发结业证书

学习简报摘编:

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探究、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科学精神。作为学科老师我们很渺小,但是我们也很伟大!科学家弗里曼-戴森说过飞鸟与青蛙,各位科学院士肯定是飞鸟,我们则愿意成为一名守护在科学教育麦田里的青蛙。陪伴孩子,让科学思维的幼苗逐渐长大。

第二组简报

深知科教最兴邦,部、院联合开妙方。研、教相融栽大木,同传薪火育国梁!

高效的暑期科学教育学习已经结束,北师大礼堂的木铎金声犹在耳中。这课程如振聋发聩的惊雷,让我们突然认识到发展科教的紧迫;如润物无声的细雨,让我们悄然提升着自己的科教能力;如奔流不息的江河,让我们决然走上科教强国道路——守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

第八组简报 

我今后会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1.终身学习,开阔视野,不断反思,提升自身科学素养与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培训,参加学科教研,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设计多学科参与的项目式学习,努力开发综合课程;2.鼓励学生尝试做科学家。呵护好青少年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把问题转化为值得探究的科学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生活更加美好。

第九组简报

四天很短,一晃而过,四天太长,将会塞满回忆,四天也会远,犹如灯塔领航,在困惑时给予我们信心,引导我们的思想。能够有幸参与到本次科学教育的培训,必须要说感恩,感谢。感恩专家们给予的科学盛宴,感谢项目组给予的细致周到的照顾,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潜心研习,收货满满。小组合作研讨,每位组员都积极参与,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碰撞,集思广益,在这过程中,问题解决悄然发生,我们也收获深厚友谊。在专家这里,意外总能变成惊喜,比如张毅老师的互动小游戏,极强的应变能力都让我们印象深刻。在项目组的精心策划里,丰富的活动内容,多元的活动形式也让我们意犹未尽。

第七组简报

领导同仁大家好,4天学习真美妙。问问三组啥感受,请您坐好认真听。

科学教育新篇章,研讨培训工作忙。积极探索求突破,动态前进助国强。

课程激发使命感,实地参观谋发展。反思自我要提升,面向未来献力量。

学史方法和知识,提升思维不停止。有趣有料有深度,设计教学新模式。

生命需科学素养,循环乃哲学思想。绿色态安全健康,碳中和责任担当。

科学教育很重要,学段贯通挑战高。分组讨论想办法,集思广益展成效。

发现学生真问题,突破惯性老思想。建言献策新实践,人才培养展新芒。

壬寅丁未京师聚,以终为始设计高。木铎金声特色赞,面向未来人才全!

科学技术要发展,培育少年向未来。从小抓好科学课,增强科技伦理观。

国际比较探原理,注重思维成共识。优化策略为学生,发展教育很给力。

第三组简报